电镀作为制造业的四大基础工艺之一,在金属表面防护和美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作为全球电镀大国,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中国电镀市场规模将达1848.7亿元,较2023年的1822.9亿元有所增长。
同时,电镀工业园作为电镀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预计2024年电镀工业园数量将增至168个,较2023年的162个有所增加。
电镀工业园区行业发展前景研究
电镀主要分布和服务于机械工业、电子工业、轻工业、航空、航天及仪器仪表工业,是现代工业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电镀行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问题,尤其是排放含重金属的电镀废水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电镀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佳、治污效果较差,也一度成为制约电镀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电镀行业开始向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转变。
目前,国内电镀企业已超过4万家,较正规的生产线已超过5000条,具有30亿平方米电镀面积的加工能力,电镀行业年产值数百亿元。从规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电镀大国。电镀不但是传统机械行业的重要加工环节,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先进信息技术行业等领域的重要配套环节,包括新兴的5G高速通信行业。电镀的工艺水平和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着其他工业行业发展的好坏。
电镀行业属于配套加工性质的工业领域,需要同其他各种行业打交道,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机械、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建筑工业和其他装饰工业等。据统计,目前33.8%的电镀企业分布在机器制造工业,20.2%在轻工业,5-10%在电子工业,其余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及仪器仪表工业。
我国电镀加工中涉及最广的是镀锌,其次是镀铜、镍、铬,其中镀锌占45-50%,镀铜、镍、铬占30%,阳极化处理占15%,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随着工程机械、地铁、高铁、航空和智能互联、智能驾驶、协同作业等需求的成倍增加和工业行业的迅猛发展。目前,电镀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我国电镀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各异,已建及在建的电镀工业园区或集聚区较为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辽宁省等地。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电镀工业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电镀行业政策发布比较频繁,主要是对电镀行业的环保要求方面。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速淘汰落后的电镀工艺、装备和产品,推动电镀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同时,政府还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支持电镀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电镀行业的发展,以及市场对于电镀服务的需求增长,使得电镀工业园区建设也变成近几年来表面处理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目前,全国各地的电镀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各异:有的已建成并投入应用,有的还在建设中,有的已进入规划阶段,有的还处于酝酿待启动阶段。
但在电镀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又但是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环保问题。电镀行业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工业之一,其排放的废水、废气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酸性气体和其他各种有毒有害成分,如果不经过恰当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电镀工业园区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电镀技术需要不断提高对微小尺寸和复杂形状的表面进行镀层的能力。纳米电镀、无铅电镀、高效电镀等新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在电镀行业中进一步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电镀行业面临更严格的环保要求。电镀工业园作为电镀企业的集中地,更加注重环保技术的应用和环保设施的建设。
环保电镀工艺逐渐兴起,使用环保的化学物质或替代品来实现电镀过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的增加,电镀行业将提供更多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电镀工业园作为电镀服务的提供者,将更加注重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综上,电镀工业园市场在未来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技术创新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电镀工业园将更加注重环保技术的应用和环保设施的建设;同时,随着定制化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电镀工业园将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中研网撰写的电镀工业园区行业报告对中国电镀工业园区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同时揭示了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